让父母知道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有多关心。常听到的回答是,成绩好的孩子父母都说没怎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父母却有许多对孩子学习关怀备至。
根据美国幼教专家的研究发现,许多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逐渐产生了对学习的不称职,从而失去了自信。给别人的感觉是,这些孩子什么补习班都上了,越学越坏。事实上,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父母过度的干预会使孩子学习变得更糟。
有一天,孩子的老师接到了一通电话,家长们焦急的声音说:“孩子,上五年级时,成绩总是上不去,我和他妈可急着上!每晚我们都无法入睡,头发会变得发白!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为什么小孩的成绩不能考好?」事实上,许多父母由于很怕“输”,所以特别紧张,大脑的弦就整天绷着,思想和眼睛的焦点不断落在孩子身上,不断找出各种可能导致“输”的缺点。
而且由于恐惧和高度紧张,他们的判断和思考神经很容易产生偏倚,甚至盲从,对孩子学习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加以干预,从而给我们的教育智慧蒙上阴影,使家庭教育陷入盲区,甚至是黑暗区。
作为父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你有下列行为:
1.唠叨式。
许多小孩说,一听到他们的父母唠叨他就讨厌。当家长不妨自己想一想,假如夫妻间对方老是唠叨,那你烦吗?做丈夫的唠叨、老婆烦、妻子唠叨、丈夫烦。所以唠叨是一种愚蠢的家庭教学方法。
2.数落式。
有些唠叨式同时也是数落。老是数小孩,你为什么不努力学习啊?你们好吗?总会在那里计算。计算比唠叨更有害,因为数落通常具有谴责的性质。数学家教常常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抑制孩子的学习热情,抑制孩子的学习。
3.斥责、谩骂。
骂人的话都可能使儿童产生逆反心理,其结果不仅不会使孩子的成绩提高,还会使孩子更厌学,甚至逃课。家长由于几次考试失败,反复揪孩子的缺点,认为孩子的问题只要严厉批评,就可以改变结局。原来这孩子害怕地听着,不仅关上了耳朵,还关上了大门。
4.符合条件的情况。
在规定下一次的考试中,孩子的分数必须达到多少分,进入前几名,这叫做达标式。合格型也是一种损害儿童积极性的家教方式。首先为孩子设定一个标准,让孩子在心理上特别紧张,而孩子往往是越担心越不能达到目标。
怎样放手,帮助孩子进步?
唤起儿童自学意识: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希望孩子能够积极地寻求知识,而不要强迫自己学习,但许多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只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被动学习,这就要求家长放弃监督,唤醒自己学习的意识。
世上任何成功的人都不是靠强迫训练的,因此,要教育孩子不依靠别人,不被别人控制和干预,自己判断,自己学习,自己学习。
以赞赏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
儿童学会自主学习,不仅可以让孩子走上成功之路,也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成功的经验极为重要。
儿童在一次成功的经历中,会将寻求这种快感内化为自己的习惯,因此家长要创造机会给孩子以鼓励和肯定,让孩子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