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台州一名13岁的男孩走丢了。
据《环球网》报道,13岁的男孩走丢了4天。
家人心急如焚,发布了寻人启事。
警方介入后,孩子终于被找到了。
失踪的那几天,他睡在厕所,饿了就喝点自来水充饥。
他走丢的原因,竟然是:公交卡丢失,怕爸爸打。
被带回警局后,民警温柔地问是否愿意见见爸爸时,孩子吓到连连拒绝:不敢……只是一张公交卡,为什么孩子宁愿在外流浪,也不敢回家?
想必,是从前很多时候,父母很少尝试着和他沟通,从而对家庭只剩下恐惧。
后来,孩子的父亲也说了一句话:你对得起我吗?你每次犯错才会打你,我平时会打你吗?
孩子低着头,死死抠着自己的手,一言不发。
这一幕,看得我很心酸。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耐心沟通,分析原因,而是粗鲁地一顿教训,结果就是将孩子越推越远。
为什么,家有时也会伤人?
明明深爱着彼此,为何却总是词不达意,甚至说出伤人的话?
明明有无数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到头来,却总用激烈的方式,伤害家人。
我想,是亲子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当父母的高高在上,做孩子的如履薄冰,代际沟通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和父母无法沟通你有多绝望。
有一个高赞回答令人痛心:从大吵大闹,到歇斯底里,到从容沉默。
缺乏沟通的土壤,再好的亲子关系,也会枯萎。
正如作家郑晓舟说:这世间没有完美的亲子关系,只有终其一生的经营。
02:
2018年,《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正式发布。
这份调查报告,覆盖18万余名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真实揭露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做错事时,家长不听解释就批评。”
“总是打断我。”
“家长从不允许我表达自己的观点。”
亲子沟通中的“大忌”,在很多家庭中却占据不小的比重。孩子们得不到尊重,自然降低了和家长沟通的欲望。
调查数据也显示,超过两成的家庭,几乎从没有过亲子沟通。不花时间谈心,也不主动过问孩子生活和学校的事。
超过三成的家庭,几乎从不一起观看和讨论电视节目。
家长经常会问,孩子为啥和自己无话可说。
你不花时间和孩子谈心,不想办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却指望,他们遇事一个想到父母吗?
孩子不是不想分享,而是不想和父母分享。
我毫不怀疑家长对孩子的爱,想给孩子一个好的经济条件,想给孩子的以后铺好路。
一名网友说:“我的父母太爱我了。我想要一个苹果,他们却给我一车梨,还怪我不知感恩。
可我不喜欢梨,从头到尾,我只想要一个苹果而已。”
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却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是当代一些父母的共同特点。
大多数父母走进了一个误区:我要努力赚钱,要给孩子创造较好的经济条件,让他赢在起跑线上。
他们忽略孩子的成长,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却希望自己做的一切,将来孩子会由衷地感激。
事实上,很多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回忆童年,记得的更多是10岁那年,盼了很久的家庭旅行因为父母食言泡汤了,15岁青春萌动那年,对异性的憧憬被父母粗暴地妖魔化了。
孩子不仅仅是我们的孩子,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父母与孩子,应该是互相成就的关系,而不是管理与被管理。
血缘不是万无一失的粘合剂,即使是亲情,也需要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