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心理的实质在于突出主体的某种需要或尊严,显示其自主性和存在价值。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叛逆心理,尤其是中学时期的叛逆心理较为重要。中学生由于处于青春期阶段,思维比较简单,各种行为都处于不稳定状态,正向思维向逆向、发散等方面发展。其中,逆向思维是产生叛逆心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持这种思维的学生一般很有批判性,但容易片面、固执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他们觉得自己成熟了,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主,这样一来,很容易就伤害了其他人的感情,也很容易被其他人所伤害,随之产生了反感、厌烦情绪,继而采取回避甚至背其道而行的应对方式。 叛逆心理的产生固然有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因素等特殊原因,但在某种程度上与青少年所处的客观环境有关。
当孩子呈现了以下疑问,做爸爸妈妈的可要注意了,很可能是孩子呈现心理疑问的先兆。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办法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慢慢说出心里的感触,开放心理压力,从头回到健康状况中来。
1、拒绝吃饭
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现象,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2、说谎和欺骗
5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力。较好把诚实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后果讲给孩子听。如果说谎已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了。
3、攻击性行为
每个人都知道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发脾气,但这些行为总是古怪的。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虽然和电视上的暴力情景不无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压抑,这就是说,你应该尽量少一点地告诉他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能增加他的压力,因为孩子需要无忧无虑地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