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被问起:“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如果这个人我们认识,我们定会列举出个几条。不过要是被问起:“你是怎样一个人?”也许会不知从何说起。我们对他人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如对自我的熟悉程度,为什么却不能回答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其实不是不能回答,而是不能客观地回答。这一点在青春期少年的身上反应的就更加明显了。
一位中学生来访者在咨询中说宿舍的人际关系不理想。他举例说:同宿舍的小李聪明,学习成绩好,但是很自负,自我主义,听不得别人得批评,因此常常与自己有些小摩擦,不愿意与小李交往。小强是个没头脑的家伙,不求上进,整日里捧着武侠小说不放手,也不愿意与他交往。他问老师:怎么让小李变得谦虚谨慎一些?如果小李能改也许他们能成为好朋友。咨询师让他谈谈自己,他滔滔不绝,认为自己有头脑会学习,为人处世也有原则,肯下功夫做事,并有信心考上名牌大学。只是由于有时自己太“直”不是很有人缘,不过,他又补充说,与那些“俗不可耐”得人交往也没意思,只会白浪费时间。听完他的叙述之后,老师问:“在你们宿舍,你认为谁不能让人接受和喜欢?”他说恐怕要算小李了。接下来老师就让他把小李得优点缺点和他自己得优点缺点一一写在纸上。写完后,老师让他仔仔细细将两张纸得内容作一下对照,这个学生看着看着脸就红了。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他与小李是同一类人,只是在些优缺点时,他把同一性的特点用了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如他认为小李自负自傲,而自己则是自尊自信;小李凡事自我中心,而自己则是独立性强,有主见。也就事说,自己所谓的优点到了别人那里就成了缺点和不足。这种现象在我们当中也不少见,主要表现为事事看别人不顺眼,显得愤世嫉俗。
主观的我是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客观的我是别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这两个“我”之间并不总是一致的。常常存在较大的矛盾和差距。自我的不统一,使青少年不时地感到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就是愤世嫉俗,狂妄自大,或者是过分自卑和焦虑,导致心理不平衡。这不仅会给我们带来烦恼,而且会影响我们的心里健康。因此我们必须确立自我的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