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项目

联系我们

公司名称:OTR心理咨询中心

联系方式:023-67823888

龚老师:17784242750

徐老师:18996268055

邮箱:1280776054@qq.com

微信服务号:otrxlzx

微博:OTR心理发展咨询中心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ARC中央广场1号楼22-13/14

睡眠问题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服务项目 >> 睡眠问题

睡眠是生命的需要,所以人不能没有睡眠,而且每天的睡眠应当保持在一个适量的时间,否则身体会觉得非常疲惫,精神也会不济,形成睡眠疾病。


据研究,睡眠过多或过少,都会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生率。长时间睡眠障碍往往引起白天的功能障碍(工作能力、认知功能)、人体免疫力低下、烦躁,同时还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脑血管意外及心理疾患等,甚至造成猝死。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解睡眠疾病,将有助于人们更好的工作、生活。


一、睡眠周期


睡眠周期,是指睡眠存在一个生物节律,国际睡眠医学学会将睡眠分为五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和快速眼动期,前四各阶段统称为非快速眼动期。


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交替出现,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两种循环往复,每夜通常有 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90~110分钟。


二、睡眠疾病的分类


根据《中国精神疾患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睡眠疾病可以分成三大类:一类是睡得太少,失眠;一类是睡得太多,嗜睡;另一类是睡眠中出现异常行动,所谓异常睡眠。


(1)失眠症

(2)嗜睡症

(3)睡行症

(4)夜惊

(5)梦魇


以下介绍四个与心理相关的睡眠疾病:失眠症、嗜睡症、睡行症、梦。


三、失眠症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在失眠者中,以入睡困难最为常见,其次是睡眠表浅和早醒,有些表现为睡眠感觉缺乏,通常以上情况并存。  


失眠持续的时间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仅仅几天的短暂失眠是一种正常现象,诊断不宜扩大化。以下是确诊失眠症的具体标准,供参考: 

 

(1)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4)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5)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失眠经常和精神病、酒精、药物滥用、疾病或其它睡眠紊乱相联系。失眠病人中的35%~44%伴有精神紊乱,最常见的是情绪和情感的紊乱,还有其它很多疾病状态也能造成失眠,包括一些潜在的病理生理性的干扰,如睡眠动腿综合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


而失眠的类型可分为: 


●“入眠困难型”,说穿了就是上床后却睡不着,通常超过30分钟以上都无法入睡,即可称为失眠。此类型以年轻人居多。 


●“时睡时醒型”,这类失眠的人虽然没有饱受入睡困难的煎熬,但却睡睡醒醒、梦很多,也就是说一直处于浅睡状态。 


●“清晨清醒型”,病人常常是一大早就醒过来,凌晨两、三点就起床了 ,却没有办法继续安睡。老年人较易有清晨清醒型的问题。 

 

 

对于失眠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身心放松训练治疗(可透过生理回馈仪达到训练目的)及光线治疗(有研究指出忧郁、失眠等与光线有关),但仍以药物为第一线,目前较常用的安眠药有Stilnox、Imovane及Rivotril等。至于如何选择宜遵从医师指示使用,不宜自行服药或自行停药。


除药物治疗外,预防失眠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睡眠保健要诀及减少生活压力。 


四、嗜睡症


嗜睡症是指白天睡眠过多,这种睡眠过多并非由于睡眠不足,或者酒精、药物、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所致。目前病因不清,但常与心理因素有关。


患者不分场合表现为经常困乏思睡,出现不同程度、不可抗拒的入睡。过多的睡眠引起显著痛苦或职业、社交等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下降。也会有认知功能方面的改变,表现为近事记忆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学习新事物能力下降。


如果嗜睡症状符合下列特征,即可以诊断:


(1)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或清醒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无法以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


(2)至少1个月几乎每天发作,或在更短的时间内反复发作,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3)缺乏发作性睡病附加症状(猝倒、睡眠麻痹、入睡前幻觉)或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证据(夜间呼吸暂停、典型的间歇性鼾音等);


(4)不存在可造成这种状况的器质性因素,如神经科或其他内科疾病,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或服用某种药物。

嗜睡症的治疗主要从生活节律和药物两方面进行调节。


(1)严格作息时间: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解释,白天有意识地让患者小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克服嗜睡,首先生活节奏要把握好,不要三天两头一时冲动要学习就熬通宵,睡觉时间时早时晚,应养成比较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2)多运动:要多参加体育活动,每天不少于一小时,使自己的心身得到兴奋。进行一些适量的健身锻炼项目,可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嗜睡就会缓解。


(3)心理调节: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每天给自己制定好生活学习计划,认真努力完成等。对于因自尊、感情支持相关而产生的问题进行心理咨询是很重要的,尤其对那些嗜睡的人来说,因为他们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可能被家人和同龄人认为懒惰、不愿意活动。这种情况多采用心理治疗,去除与发病有关的不良心理因素,避免精神刺激,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生活规律。


(4)药物治疗:主要目标是控制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采用小剂量精神振奋药如哌甲酯、苯丙胺等治疗。但必须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不同个体不同症状使用不同药物。


五、睡行症


睡行症即是我们所说的梦游症,俗称“迷症”,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来进行活动,而后又睡下,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睡行症症不是发生在梦中,而是发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症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时。


心理学界对夜行症的最新定义,主要包括如下五点:


(1)常有睡眠中起床行走行为,通常发生在主要睡眠阶段的最初第三期。


(2)当梦游时,患者脸部表情呆板,对他人的刺激基本上不作反应,梦游者也很难被强行唤醒。


(3)清醒时(不管是在梦游结束后,还是在第二天早晨)患者对梦游中所发生的一切大都遗忘了。


(4)当从梦游状态醒来后的几分钟内,患者心理活动与行为均无损伤(尽管醒来最初一刻,患者有迷糊与定向力障碍)。


(5)梦游的起始及进行过程中没有诸如癫痫症一类的器质性因素加入。


对于夜行症,我们通常建议预防保健: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日常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高度的紧张状态,注意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使睡眠节律调整到最佳状态。


(2)注意睡眠环境的控制。睡前关好门窗,收藏好各种危险物品,以免梦游发作时外出走失,或引起伤害自己及他人的事件。


(3)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在孩子面前谈论其病情的严重性及其梦游经过,以免增加患儿的紧张、焦虑及恐惧情绪。


六、梦


梦境中所形成的事件及场景来自于人们已有的认知以及记忆,这其中记忆所包含的内容有视觉、听觉、触觉、感觉。人们梦境中所出现的所有这些元素都是基于记忆基础的。


人在睡眠时,脑细胞也进入放松和休息状态,但有些脑细胞没有完全休息,微弱的刺激就会引起他们的活动,从而引发梦境。比如,白天有一件事令你特别兴奋,临睡前你还在想着这件事,当大脑其他的神经细胞都休息了,这一部分神经细胞还在兴奋, 你就会做一个内容相似的梦,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绝大部分的科学家相信所有人类都会做梦,并且在每次睡眠中都会有相同的频率。如果一个人觉得他们没有做梦或者一个夜晚中只做了一个梦,这是因为他们关于那些梦的记忆已经消失了。这种“记忆抹除”的情况通常发生在一个人是自然缓和地从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经过慢波睡眠期而进入清醒状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梦是有意识看无意识的一扇窗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状态中可以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那些违背道德习俗的欲望不能为所欲为。但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或放松状态时,有些欲望就会避开潜意识的检查作用,偷偷地浮出意识层面,以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自己,这就是梦的形成。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认为,梦在某些情况下是心理冲突的显现。郝滨先生在其著作《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中阐述:“梦中会出现欲望、情绪等各种感受,虽然这些都是你的神经系统产生的,但并不能完全代表你,不能说梦中出现的需求就是你的本质所在。很多的时候理性需求与感受类需求是相互矛盾的,他们并存在你的意识中,并相互争斗伴随你的一生。这些需求之间的冲突可能使你无所适从,而导致心理障碍。但是,假如你拥有了足够强大的自我功能而很好的协调这些冲突,他们反而会使你获得更好的成长。其实这也就是很多人接受释梦、催眠等技术手段进行心理治疗获得个人成长的主要目的之一。”


催眠治疗


催眠是指催眠师向被试提供暗示,以唤醒他的某些特殊经历和特定行为。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催眠与其他一般状态是相似的,包括放松、全神贯注和联想。在催眠状态下,一个人可能经历“在感知、思维、记忆和行为上的一些改变”,包括暂时的麻痹、幻觉和忘记“对催眠术医师的暗示做出反应”。


催眠与睡眠不一样,催眠的任务是为被催眠者解除痛苦,带来放松和快乐,恢复身心健康,而不仅仅是帮助其睡眠。


人在睡眠时,身体不一定是放松的,如睡眠的姿势可能导致躯体局部受到压迫而紧张,由于呼吸节律的改变可能引起机体的缺氧,有时睡醒一大觉仍感觉不到轻松反而越睡越累。同时,睡眠时的精神状态不一定是安定的,如睡眠中大脑仍在活动,表现为做梦。恶梦使人精神紧张,乱梦使人精神恍惚,美梦使人精神失落。而在催眠治疗的过程中,人的身体放松,呼吸平缓,精神集中,杂念减少,实际上较睡眠更为有效,可以理解为一种事半功倍的休息方式。


现在催眠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和运动等方面。在心理咨询中,催眠疗法针对睡眠问题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联系我们

TEL:023-67823888   

QQ:1280776054 

重庆市沙坪坝区ARC中央广场1号楼22-13/14

  
在线客服
分享 一键分享